首頁 > 花卉診所 花卉知識
瓜葉菊病蟲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
21-11-17花卉診所圍觀480次
簡介 病害:瓜葉菊葉斑病 瓜葉菊灰霉病 瓜葉菊白粉病 蟲害: 菊潛液蛾瓜葉菊葉斑病 [別 名] 輪斑病、黑斑病。[癥 狀] 主要在花期葉片上發生。開始時,下部葉片上產生水漬狀的小點,逐漸擴大成直
病害:瓜葉菊葉斑病 瓜葉菊灰霉病 瓜葉菊白粉病 蟲害: 菊潛液蛾
瓜葉菊葉斑病 [別 名] 輪斑病、黑斑病。
[癥 狀] 主要在花期葉片上發生。開始時,下部葉片上產生水漬狀的小點,逐漸擴大成直徑5-15毫米左右的圓形、橢圓形斑點,褐色,中心部有灰白色、眼點形的輪紋。1葉片上病斑多達30個。病斑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。病部生黑色霉層,后期病部破裂。 [發病規律] 病菌以菌絲在病葉上越冬。翌年形成分生孢子,借氣流傳播。種子也可能帶菌。下部葉片發病率早且嚴重。氣溫高、濕度大的季節發病重。溫室通風不良,濕度高,易發病。
[防治方法] 發現病葉及時摘除。現蕾后,噴布80%代森鋅或50%代森錳鋅500倍液,每隔10-15天噴1次,連續噴2-3次。
瓜葉菊灰霉病
[癥 狀] 葉、花、梗和花均可受害。葉受害時,產生黃綠色到暗綠色水漬狀的斑塊,逐漸擴大,潮濕時發軟腐敗,病患部產生灰色到茶褐色的霉層。后病斑褐色干枯。花梗和花瓣受害也呈水漬狀變色,逐漸擴大腐敗。
[發病規律] 病原菌寄生范圍廣,包括瓜葉菊、月季、香石竹、金盞菊、仙客來等。塑料棚比溫室內栽培容易發病重。降雨多,溫室內濕度高,容易發病重。病菌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。
[防治方法] 防止室內過濕,夜間溫室內應適當加溫,并通風換氣。發現病葉及時摘除。必要時可噴施1次75%百菌清500倍液,或50%多菌靈500倍液。
瓜葉菊白粉病
[癥 狀] 在幼苗期即可發生,但后期葉、花上也可感染。葉面產生白色粉斑,抹去白色粉斑呈黃色。葉片感病后生機喪失,發育不良。嚴重時葉片、葉柄、花梗、花瓣均可被害,覆蓋白粉。苗期嚴重發生時,造成死苗。
[發病規律] 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越冬。溫室通風不良,濕度高時容易感病。成株期3-4月間為發病高峰期。
[防治方法] 發病初,噴施1次代森鋅500倍液,或75%托布津1000倍液或20%粉銹寧4000倍液。
菊潛液蛾
[分布與為害] 在中國各地都有分布。食性雜,寄主有100多種。主要以幼蟲鉆人菊花葉內蛀食葉肉,潛道縱橫交錯。1葉有時可達數十頭幼蟲,造成葉肉被吃光,引起葉片枯萎。因雌蟲用產卵器刺破葉組織產卵,及雌雄成蟲吸食葉片汁液,使葉片造成許多白點。
[形態特征] 成蟲形似小蒼蠅。雌蟲體長2-3毫米,翅展6.3-7.0毫米。雄蟲較小,體暗灰色。復眼紅褐色。翅1對,透明,有紫色閃光。足黑色,腿節端部黃色。雌蟲腹末有漆黑色粗壯產卵器;雄蟲腹末有1對抱握器。卵為長卵圓形,長約0。3毫米,灰白色,略透明。幼蟲長圓筒形,長3。2—3。5毫米,蛆狀。末齡幼蟲體黃白色或鮮黃色。蛹紡錘形,長2.5毫米。羽化前黑褐色。
[生活習性] 在南方1年可發生10代。在北方以蛹越冬,江、浙一帶越冬蟲態不固定。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見成蟲,4—5月發生多,為害嚴重;夏季發生少,秋季蟲口回升,數量不多。成蟲羽化后1—2天交尾產卵。產卵時,成蟲刺1孔產1粒卵。一雌蟲1天可產卵9-20粒,一生可產45—98粒。卵多產于葉背近邊緣處。幼蟲孵化后即可取食。幼蟲期共3齡。在氣溫20~C下,完成1代需14天。
[防治方法]
(1)在菊花凋謝后,將植株上部剪除燒毀,以殺死潛在蟲口。
(2)葉片上開始出現蟲道時,噴50%殺螟松1 000—1 500倍液,或噴園科3號300倍液。每隔10天噴1次,連續2—3次。
Tags: 花卉病蟲害防治
上一篇:半支蓮病蟲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
下一篇:紫茉莉病蟲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